法律对默认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和别人签合同的时候,有一些条款没明确表态,对方就说我这算默认同意了。我不太懂,想知道法律上对于默认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呀?什么样的情况才算默认,默认了之后会有什么法律后果呢?
展开


在法律领域,默认指的是当事人以沉默或者特定行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过,默认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产生法律效果,它需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形来判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这意味着,沉默一般不能直接被认定为默认,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才可以。 比如,在法律规定层面,如果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已经支付部分价款或者对标的物实施出卖、出租、设立担保物权等行为的,视为同意购买。这就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一种默认情形。在当事人约定方面,若双方事先约定一方不做反对表示就视为同意某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沉默就会被认定为默认。而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例如长期合作的双方,一直以来一方不提出异议就表示认可对方的方案,这种情况下的沉默也可构成默认。 当默认被法律所承认时,它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比如合同关系的成立、变更或者解除等。所以,了解默认在法律上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因自己的沉默或者行为被错误认定为默认,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