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判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劳动仲裁裁决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事实,对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而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劳动仲裁中,如果仲裁裁决书明确规定了公司履行义务的期限,那么从该期限的最后一日起开始计算申请强制执行的二年期间。例如,仲裁裁决书要求公司在裁决生效后15日内支付工资,那么从第16日开始,如果公司没有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你就可以在接下来的二年内随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仲裁裁决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那么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你就可以在二年内申请强制执行。一般来说,仲裁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在规定的起诉期限内(一般是15日),双方都没有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书就生效了。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强制执行要及时,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可能会增加执行的难度和风险,比如公司可能会转移财产等。同时,在申请强制执行时,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仲裁裁决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