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分为几级?


交通事故的等级划分在我国是有明确规定的,了解这些划分有助于我们在事故发生后,清楚认识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以下是详细的分级介绍。 轻微事故是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且程度最轻的一类。这类事故一般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情况。简单来说,如果只是在碰撞中有人受了点皮外伤,或者车辆只有一些小刮擦,维修费用不高,就可能属于轻微事故。这方面并没有专门明确的法条来定义轻微事故的具体字眼,但在实际的交通事故处理实践和相关行业规范中形成了这样的划分标准。 一般事故相对轻微事故而言,严重程度有所上升。它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比如在事故中有人员骨折等重伤情况,或者有多人受轻伤,就符合一般事故的范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虽然没有直接阐述事故分级,但为不同等级事故的处理流程提供了指引,一般事故也按照该规定中的普通程序来处理。 重大事故是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类型。它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这种事故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对家庭和社会都有较大影响。在处理重大事故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如果涉及交通肇事罪等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大事故是最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它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特大事故通常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和严格,涉及的法律责任和社会影响也更为重大。在特大事故的处理中,不仅要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行政规定,对于构成犯罪的责任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等相关罪名进行严厉惩处。 总之,交通事故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程度。这些划分对于事故的处理、责任认定以及后续的赔偿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及时报警,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