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该如何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务人员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需要多方面努力。 首先,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评判医疗护理工作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所以遵守这些规定,能从根本上减少因违规操作导致的纠纷。 其次,要增强法制观念。医务人员应自觉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掌握常用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预防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比如了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再者,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同意程序很关键。 然后,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病历是疾病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的原始记录,是进行医学研究的原始资料,也是判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得当的法定证据。发生纠纷后,病历将成为认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依据。要严格依据客观情况如实记载患者的实际情况,补正病历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标注,保存病历时安全妥当。 另外,加强医德修养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医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医务人员要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廉洁行医,树立敬业精神,改善服务态度,在言语、行为和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 最后,要不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医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诊疗护理水平是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所在。因为不少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不高,面对复杂情况不能解决,导致病员发生不应有的损害后果而引起的。医务人员应养成学习习惯,学习医学知识以及人文、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相关概念: 医疗纠纷: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的纠纷。 知情同意权:患者对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有了解的权利,医务人员有告知并取得其明确同意的义务。 医疗文书:如病历、查房记录、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文字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