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霍借款达到多少数额会被量刑?


在法律上,单纯的挥霍借款行为通常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一般不会直接涉及量刑问题。但如果这种行为符合特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就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首先来解释一下可能涉及的犯罪情况,比较常见的是诈骗罪。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就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编造虚假的借款理由,拿到钱后肆意挥霍,使借款无法归还,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还有可能涉及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在借款合同的场景中,如果借款人以欺骗手段与出借人签订借款合同,然后挥霍借款不还,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不过,具体到某个案件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证据等多方面因素,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裁决。如果发现自己遭遇了可能涉及犯罪的借款挥霍情况,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的司法人员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