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上诉?


上诉是当事人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服,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上诉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上诉的条件。其一,要有法定的上诉对象,即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和裁定。可以上诉的判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后作出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的判决,以及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再审作出的判决;可以上诉的裁定有不予受理的裁定、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其二,要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提起。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五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从判决书、裁定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接着是上诉的程序。第一步是提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然后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最后是二审法院的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经过审理,按照不同情形分别处理: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这些规定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上诉是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但也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以保障上诉的有效性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