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在探讨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合同无效和诉讼时效。合同无效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合同都会被认定为无效。而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关于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在法律界存在一定的争议。过去曾有观点认为,合同无效应当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如果允许当事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主张合同无效,可能会使已经稳定的交易秩序受到破坏。然而,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合同无效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里并没有提及诉讼时效的问题。从法理上来说,合同无效是因为其本身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无效的状态是持续存在的,并不会因为时间的经过而改变。 但是,虽然合同无效本身不适用诉讼时效,但因合同无效产生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请求权,是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对于这些请求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一般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因为只有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才能够行使相应的请求权。不过,如果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合同存在无效情形后,就已经开始积极主张权利,那么诉讼时效可能会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总之,合同无效的认定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因合同无效产生的相关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合同无效的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