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证据不足时追诉时效怎么计算?
我遇到了一个事,相关部门说要对我进行行政处罚,但他们掌握的证据感觉不足。我就想了解下,在这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是怎么计算的呢?会不会和证据充足时不一样?
展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政处罚追诉时效的基本概念。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指的是对违法行为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处罚责任的有效期限。简单来说,如果过了这个期限,就不能再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的“发现”,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当行政处罚证据不足时,追诉时效的计算仍然按照法律规定的起始时间开始。一般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比如,一个商家持续进行了三个月的虚假宣传,那么追诉时效就从这三个月虚假宣传行为结束的那天开始算。 证据不足并不影响追诉时效的起算点。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能会继续调查收集证据,但只要在追诉时效内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就可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如果超过了追诉时效,即便后来找到了充分的证据,也不能再给予行政处罚了。所以,证据不足时追诉时效的计算和证据充足时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