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借款时效如何计算?


在探讨高利贷借款时效如何计算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高利贷”和“借款时效”这两个概念。 “高利贷”指的是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在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息有明确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也就是说,超出这个利率标准的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但本金以及未超出标准的利息是受法律保护的。 “借款时效”在法律上对应的是诉讼时效,它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简单来讲,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内没有通过合法方式向债务人主张权利,那么一旦债务人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债权人可能就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债务人还钱了。 关于高利贷借款时效的计算,一般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具体到高利贷借款的情况,如果借贷双方约定了还款期限,那么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例如,借款合同中约定2023年1月1日还款,那么诉讼时效就从2023年1月2日开始计算,到2026年1月1日届满。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比如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要求还款,那么诉讼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如果借贷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那么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但要给债务人合理的准备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过,如果债权人在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二十年内都没有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高利贷中超出法律规定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但这并不影响本金和合法利息的诉讼时效计算。无论是本金还是合法利息,都要按照上述诉讼时效的规定来确定。同时,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出现了法定的中止、中断等情形,诉讼时效的计算会相应发生变化。所以,在涉及高利贷借款纠纷时,要准确判断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和是否存在时效中断、中止等情况,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