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订立前如何进行主体资格审查?
我最近打算和别人签一份借款合同,但是又怕对方主体资格有问题,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后续出现纠纷。我想了解一下,在借款合同订立前,要怎么去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呢?主要审查哪些方面?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在借款合同订立前,对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十分重要。首先要明确,一份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需要符合一定条件,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中有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对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审查,如果借款人是自然人,已满18周岁,精神正常,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借款等民事活动。比如,一个20岁且精神状态正常的成年人,有能力对自己的借款行为负责。要是借款人是法人(主要为公司)或其他组织,重点审查其主体资格的存续情况,一般依据是否参加工商年检来判断其继续经营资格和存续状态,还要审查偿债能力、商业信誉等。比如,一家没有按时参加工商年检的公司,可能在主体资格上存在问题。 意思表示真实方面,就是要确保双方是真心实意要达成借款协议,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例如,如果一方是在被威胁的情况下签订借款合同,那就不符合意思表示真实的要求。 最后,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合同就是无效的。 总之,在订立借款合同前,通过这些方面对主体资格进行审查,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相关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