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情况下借款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最近在处理一些借款相关的事情,担心合同会无效。不太清楚到底哪些情况会导致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想知道从法律角度,具体有哪些情形会让借款合同失去法律效力,希望能有详细的解答。
展开


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首先,合同当事人主体方面,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借款合同会无效。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若签订借款合同,这份合同就是无效的。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其中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 其次,签订合同过程中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导致合同无效。例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时,合同无效。像有人故意欺骗对方,让其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借款合同,这种情况就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再者,借款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同样会被认定无效。例如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业务,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违反国家金融法规,就属于无效合同。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 另外,像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这些情况下的借款合同也会被认定无效。这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