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工费要如何主张,计算标准又有哪些?


在生活中,当我们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而产生收入损失时,误工费的主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误工费的主张方式和计算标准。 首先,来谈谈误工费的主张方式。 一般来说,主张误工费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确实因受伤等原因无法工作而遭受了收入损失。 这些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等,用以证明受伤的事实和需要休息的时间; 所在单位开具的误工证明,内容通常有误工时间、扣发工资的具体金额等; 工资收入的证明,例如工资条、银行流水等,以此确定收入水平。 准备好这些证据后,若双方能就误工费的赔偿达成一致,就可以签订赔偿协议。 若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调解或诉讼的方式解决。 调解可以找有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居中协调; 诉讼则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来判决赔偿的金额。 接下来,看看误工费的计算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对于收入状况的确定,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例如,张三每月固定工资是5000元,因受伤误工2个月,单位扣发了他这2个月的工资,那么他的误工费就是5000×2 = 10000元。 二是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比如李四是自由职业者,无法证明自己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而当地同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是每月6000元,他误工3个月,那么他的误工费就是6000×3 = 18000元。 总之,主张误工费时要注意收集好相关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准确计算,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