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盗窃罪该如何辩护?


当为未成年人犯盗窃罪进行辩护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年龄方面是关键要点。在法律上,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盗窃罪,只有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才会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要确定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准确年龄,如果存在年龄认定有误,有可能影响到其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从犯罪动机和目的来辩护。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实施盗窃行为可能并非出于恶意,比如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受到他人教唆、出于好奇等原因。例如,有些未成年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获取生活必需品而实施盗窃;或者是在一些不良朋友的诱惑和教唆下参与了盗窃。这种情况下可以强调其主观恶性较小,与成年人出于贪图钱财等恶意动机实施的盗窃有本质区别。 再者,考虑犯罪情节的轻重。包括盗窃的财物价值、盗窃的手段、是否造成了其他后果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如果未成年人盗窃的财物价值刚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那么可以主张从轻处罚。同时,如果未成年人在盗窃过程中没有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没有对被害人造成人身伤害等其他后果,也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 另外,未成年人的悔罪表现也是重要的辩护点。如果未成年人在案发后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说明其有改过自新的意愿和表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有悔罪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比如未成年人在家长的陪同下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盗窃行为,或者在案发后积极将盗窃的财物归还给被害人,并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这些都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依据。 最后,成长环境和教育因素也可以作为辩护的方向。未成年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未成年人成长在一个缺乏关爱、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其认知和行为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可以强调通过改善其成长环境和加强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从而达到预防再次犯罪的目的。例如,有些未成年人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的监管和教育,导致其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从而走上了盗窃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议法庭对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并结合社区、学校等力量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