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车与酒后驾车如何界定?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醉酒驾车与酒后驾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上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两者的判定标准。判定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主要依据的是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数值。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 19522 - 2010)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酒后驾车;而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则属于醉酒驾车。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检测血液里酒精的浓度来判断是酒后驾车还是醉酒驾车。交警在执法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进行初步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可能达到酒后或醉酒标准,会进一步进行血液检测,以血液检测结果作为最终判定依据。 接下来看看两者不同的法律后果。酒后驾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而醉酒驾车则更为严重,它属于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总之,无论是酒后驾车还是醉酒驾车,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