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员会法定管辖权如何确定?
我和别人有个合同纠纷,打算申请仲裁。但我不知道该向哪个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不清楚仲裁委员会的法定管辖权是怎么确定的。我就想弄明白,依据哪些因素和规则来确定我这个纠纷该由哪个仲裁委管,好尽快解决问题。
展开


仲裁委员会的法定管辖权确定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规则的过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仲裁协议的重要性。仲裁协议是确定仲裁管辖权的基础,它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如果双方签订了有效的仲裁协议,那么协议中约定的仲裁委员会就具有管辖权。例如,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发生争议,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那么当双方真的产生纠纷时,XX仲裁委员会就有权管辖该纠纷。这里的仲裁协议需要明确、具体,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等内容。 然而,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仲裁协议约定不明确的情况。比如只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仲裁委员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由某地的仲裁机构仲裁且该地仅有一个仲裁机构的,该仲裁机构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另外,如果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就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而可能需要通过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例如,在一些买卖合同纠纷中,如果双方没有约定仲裁条款,那么当发生争议时,一方只能向法院起诉。在确定法院管辖权时,又会涉及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等规定。总之,确定仲裁委员会法定管辖权需要依据有效的仲裁协议,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