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确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固定资产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对于不同来源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有所不同。 外购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例如,企业购买一台生产设备,设备价款为 100 万元,增值税 13 万元(假设可以抵扣,不计入成本),运输费 2 万元,安装调试费 3 万元。那么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就是 100 + 2 + 3 = 105 万元。这里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第八条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这些必要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比如企业自行建造一栋厂房,购买建筑材料花费 500 万元,支付工人工资 200 万元,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为 50 万元等,那么该厂房的入账价值就是各项支出之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第九条明确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如果约定价值不公允,就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例如,甲公司接受乙公司以一台设备作为投资,投资合同约定该设备价值为 80 万元,但经评估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 90 万元,此时就应该以 90 万元作为入账价值。这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应当分别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来确定。比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要根据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等情况来确定入账价值。 总之,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来源,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