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行政案件中主观过错是怎样认定的?

我遇到了一个行政案件,有关部门说我存在主观过错才做出处罚。我不太明白在行政案件里,主观过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认定的呢?我觉得自己也不是故意的,想了解下相关法律规定。
展开 view-more
  • #行政过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行政法领域,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政违法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对于行政案件中主观过错的认定,不同情况有着不同的考量。在一些行政法律规范中,明确将主观过错作为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部分违法行为的认定需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以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为例,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实施该行为时,才会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在追究行政责任时,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然而,并非所有的行政案件都要求严格证明主观过错。在某些情况下,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会被认定需要承担行政责任,而不考虑其主观心理状态。这种情况被称为“客观归责”,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例如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像闯红灯、超速行驶等,通常只要有相应的违法行为发生,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都会受到行政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主观过错往往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执法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行为人的行为表现、相关的证据材料等,来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同时,行为人也有权利进行陈述和申辩,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存在主观过错或者过错程度较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