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的遗产如何分配,分割遗产应注意什么?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是一个重要且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看法定继承中遗产是如何分配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也就是说,如果被继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都属于同一顺序继承人,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他们继承遗产的比例是一样的。例如,被继承人去世后留下了价值100万的遗产,有配偶、父母、一个子女,这四个人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那么在一般情况下,每人可以继承25万。 不过,法律也考虑到了一些特殊情况。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比如有继承人因为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比较困难,在分配遗产时就会适当多分给他们一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比如某个子女长期和被继承人生活在一起,照顾被继承人的生活起居,尽了较多的扶养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可以适当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如果某个继承人有能力照顾被继承人,但却没有尽到扶养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可能会少分甚至不分给他。 接下来,我们说说分割遗产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遗产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像夫妻共同财产中,只有属于被继承人的那一部分才是遗产。例如,一套房子是夫妻共同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被继承人去世后,只有房子的二分之一才是遗产,需要进行分配。 其次,要注意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如果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也就是说,如果被继承人去世时,其妻子怀有身孕,那么在分割遗产时,要为胎儿保留一份。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活的,这份遗产就由胎儿继承;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那么这份遗产就由其他继承人重新分配。 此外,在分割遗产时,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如果继承人之间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总之,在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和分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确保每个继承人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