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银行存款怎么取证?


在离婚案件中,银行存款的取证是确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进行公平分割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取证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银行存款在离婚财产分割中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银行存款通常也包含在内。而对于如何认定哪些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结合存款的来源、时间等因素判断。比如,婚后双方的工资收入存入银行的款项,通常属于共同财产;而一方在婚前存入银行的款项,一般属于个人财产。 接下来谈谈取证的途径。 自行取证是一种方式。您可以通过查看自己掌握的银行存折、存单、银行卡等,获取相关的存款信息。同时,现在很多银行都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您可以登录自己名下的账户,打印账户明细。这些明细可以显示资金的进出情况、余额等信息,对于证明存款的数额和流向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自行打印的银行明细需要注意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好能保留相关的登录记录等。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也是常用的方法。如果您无法自行获取对方的银行存款信息,或者担心自行获取的证据不被法院认可,可以向法院提出调查取证的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在申请时,您需要向法院提供对方的银行账户信息,如开户行名称、账号等。如果不知道账号,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对方的工作单位、可能开户的银行等,以便法院进行查询。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向相关银行发出调查令,银行有义务配合法院提供账户信息。 此外,还可以申请保全银行存款。为了防止对方在诉讼期间转移、隐匿银行存款,您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在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并说明需要保全的银行账户信息和金额。法院会根据情况作出是否保全的裁定,如果裁定保全,会通知银行冻结相关账户。 在取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否则,即使取得了证据,也可能因为合法性问题不被法院采纳。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总之,离婚时银行存款的取证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合法手段,以确保能够准确、全面地获取相关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