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对待医患纠纷?


当遇到医患纠纷时,可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来处理: 首先是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可以就纠纷进行沟通和协商。这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把各自的想法和诉求说清楚,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解决问题,避免繁琐的程序,但前提是双方都有协商的意愿和诚意。 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来协助医患双方解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根据双方提供的情况和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调解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还可以通过行政调解。患者可以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这种方式借助了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调解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如果上述方法都行不通,就可以考虑提起诉讼。患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为医患纠纷的诉讼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诉讼是一种较为严肃和正式的解决方式,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此外,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解决医患纠纷,都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这些证据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