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回扣引发医疗事故该怎么处理?


当遇到医疗回扣引发医疗事故的情况,以下是较为详细的处理方式和法律依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医疗回扣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医疗事故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从处理流程上来说,第一步是保存证据。患者要尽可能收集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各种证据,比如病历、检查报告、药品清单等,这些都是证明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的关键材料。同时,如果有证据能证明存在医疗回扣的情况,比如录音、书面记录等,也应一并保存好。 接着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可以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专家鉴定组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有关规定,对医疗行为是否构成事故、事故的等级等作出鉴定结论。 如果鉴定结果认定为医疗事故,患者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解决赔偿问题。赔偿的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具体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例如,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如果双方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自己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 对于涉及医疗回扣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收受回扣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构成商业贿赂犯罪,相关责任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卫生行政部门也会对涉及回扣的医疗机构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 总之,医疗回扣引发医疗事故的处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患者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会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保障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