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故意的侵权案件应如何处理?
我遇到了一起侵权案件,对方称我是故意造成自身损害,想以此逃避责任。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对于受害人故意的侵权案件是怎么处理的,想知道具体的处理方式和依据,好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在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故意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所谓受害人故意,指的是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并且积极追求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出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这一规定体现了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通常需要其自身存在过错。当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时,让行为人承担责任是不合理的。 在实际处理受害人故意的侵权案件时,首先需要对受害人是否存在故意进行认定。这通常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受害人的行为表现、行为动机、当时的客观环境等因素来综合判断。例如,如果受害人是为了骗取赔偿而故意制造损害,那么就符合受害人故意的情形。 一旦认定受害人存在故意,行为人就无需对损害结果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要证明受害人存在故意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同时,如果行为人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即使受害人存在故意,也可能需要根据双方过错的程度来分担责任。总之,处理这类案件需要依据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