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驰名商标的侵权该如何认定?


驰名商标是经过长期使用或者大量的广告宣传,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商标。对驰名商标的侵权认定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明确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这表明,对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保护范围限于相同或类似商品;而对于已注册的驰名商标,保护范围则扩大到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 其次,判断是否构成侵权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如果行为人明知或应知是驰名商标,仍然实施复制、摹仿、翻译等行为,可能构成侵权。比如,一些商家故意使用与驰名商标相似的标识,试图借助驰名商标的知名度来吸引消费者,这种主观故意的行为就很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再者,考察行为是否造成了混淆或误导公众的后果。对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关键看是否容易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对于已注册的驰名商标,要判断是否会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例如,消费者看到某个商标后,会误以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的商品存在特定联系,如认为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系列产品等,那么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侵权。 此外,在认定驰名商标侵权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和证据。商标的使用方式、使用范围、使用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侵权的认定。比如,侵权标识在市场上使用的时间越长、范围越广,对驰名商标的影响就越大,越容易被认定为侵权。 最后,在实践中,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权利人在发现可能的侵权行为时,应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人民法院则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