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被认定为特许经营合同?


要明确如何认定一份合同为特许经营合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需要了解特许经营合同的概念。简单来说,特许经营合同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也就是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也就是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合同。 从法律规定来看,《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明确了上述概念。该条例为认定特许经营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认定时,关键要考察以下要素。一是特许人拥有经营资源,这些经营资源是特许人区别于其他企业、能够吸引被特许人的核心所在。比如,知名的注册商标,像麦当劳的金色拱门标志;独特的专利技术,例如某些独特的食品制作工艺等。二是特许人许可被特许人使用经营资源。这意味着被特许人获得了使用特许人经营资源的权利,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例如,被特许人可以使用特许人的商标进行店铺装修、销售带有该商标的商品等。三是被特许人要按照统一的经营模式开展经营。统一的经营模式包括统一的店面装修风格、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商品价格体系等。以肯德基为例,无论在哪个城市的肯德基门店,其店面布局、员工着装、食品制作流程等都是相似的。四是被特许人需要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这是特许经营合同的一个重要特征,费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加盟费、特许权使用费、保证金等。 在实践中,如果一份合同同时具备了上述要素,那么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特许经营合同。例如,甲公司拥有一项独特的餐饮技术和商标,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合同,获得了使用该技术和商标的权利,并且按照甲公司规定的店面装修风格、服务标准等开展餐饮经营活动,同时向甲公司支付了一定的费用,那么这份合同大概率会被认定为特许经营合同。 此外,在判断是否为特许经营合同时,不能仅仅依据合同的名称来确定。有些合同虽然名义上不是特许经营合同,但实际上符合特许经营合同的特征,依然会被认定为特许经营合同。所以,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双方都应该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合同的性质和双方的权利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