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被判定为非法经营该怎么判?


在解释诈骗案被判定为非法经营如何判决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非法经营罪的概念。非法经营罪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对于“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不同的非法经营行为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非法经营出版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1)经营数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2)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3)经营报纸五千份或者期刊五千本或者图书二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五百张(盒)以上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1)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至三十万元以上的;(2)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3)经营报纸一万五千份或者期刊一万五千本或者图书五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张(盒)以上的。 如果一个案件原本被认为是诈骗案,最后被判定为非法经营罪,法院会根据具体的非法经营行为、违法所得、经营数额等情节来量刑。如果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就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个幅度内量刑,同时还会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量刑就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会有更重的罚金处罚或者没收财产。所以,具体的判决结果要结合实际案件中的各种情况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