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定?
我开车和别人的车撞了,当时因为害怕就直接开车跑了。后来听说被撞的人因为我逃逸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去世了。我很担心自己这情况是不是算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如何判定的呢?
展开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过程。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判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行为人必须有交通肇事行为,也就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闯红灯、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等行为引发了碰撞、翻车等事故。其二,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实施了逃逸行为,即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观上离开了事故现场。其三,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没有逃逸,被害人及时得到救助就可能不会死亡。例如,伤者在事故中只是受了重伤,但因为行为人逃逸,没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导致伤者因失血过多等原因死亡。如果被害人在事故现场就已经死亡,或者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那就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的勘查、证人证言、法医鉴定等。只有在证据充分且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并依法进行惩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