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时隐瞒金额会怎么判?
我之前因为一些事准备认罪认罚,可当时我隐瞒了涉及的部分金额。现在心里有点慌,不知道这样做在法律上会怎么判。我想了解下,这种认罪认罚却隐瞒金额的情况,法院一般会依据什么来量刑,会比正常认罪认罚判得重很多吗?
展开


在法律上,认罪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这一制度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中,目的是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交代罪行,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然而,如果在认罪认罚过程中隐瞒金额,这会对司法机关准确认定犯罪事实和量刑产生干扰。因为犯罪金额往往是很多犯罪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盗窃罪、诈骗罪等,不同的金额区间对应着不同的量刑档次。 当司法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瞒金额后,首先会重新调查核实真实的犯罪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如实供述的内容不完整,影响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 一旦认定其隐瞒金额,原本基于认罪认罚给予的从宽幅度可能会被调整甚至取消。法院会综合考虑隐瞒金额的大小、对量刑的影响程度等因素,重新确定刑罚。一般来说,隐瞒的金额越大,对量刑的影响也就越大,最终的判决结果可能会比正常认罪认罚的情况重。 例如,在一个诈骗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原本认罪认罚时供述的诈骗金额是5万元,后来发现实际金额是10万元,这可能导致其从原本可能适用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变为适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档次。所以,认罪认罚应当如实全面供述犯罪事实,否则可能面临更不利的判决结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