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进销差价该如何做账?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在会计处理中,正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用于核算小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该科目应按照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接下来,是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 1. 商品入库时:当小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例如,某企业购入一批商品,进价为10,000元,售价为12,000元。那么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 12,000;贷:银行存款 10,000,商品进销差价 2,000。 2. 商品销售时: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贷方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借方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例如,该企业本月主营业务收入为5,000元,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为2,000元,“库存商品”科目月末借方余额为7,000元。则商品进销差价率=2,000÷(7,000 + 5,000)×100%≈16.67%;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5,000×16.67% = 833.5元。会计分录为:借:商品进销差价 833.5;贷:主营业务成本 833.5。 3. 商品发生溢余或短缺时:如果商品发生溢余,应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进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如果商品发生损失,按进价和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售价,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按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