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如何解除证据保全?
我遇到了一个跟证据保全有关的事儿。之前相关部门对一些证据进行了保全,现在我觉得情况有变,这些证据没必要再保全了,想知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怎么解除证据保全,具体的流程和条件是啥呢?
展开


在治安管理领域,证据保全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为了防止证据的损毁、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对与案件有关的证据采取的固定和保护措施。而解除证据保全则是在特定情形下,结束对证据的这种保全状态。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证据保全决定:一是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二是被采取证据保全的场所、设施、物品与违法行为无关;三是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四是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期限已经届满;五是其他不再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情形。 当出现上述可以解除证据保全的情形时,解除证据保全的程序如下:首先,执法人员要提出解除证据保全的意见。这个意见需要经过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然后,办案人员会制作解除证据保全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如果证据是被扣押的,会将扣押的财物如数返还当事人,并由当事人在附卷的决定书上签名或者捺指印。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