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如何解决?


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争议时,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最基本、最便捷的方式。当学生与用人单位产生争议后,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协商解决的好处在于它能够保持双方的合作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也节省时间和精力。这种方式完全基于双方的自愿和诚意,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 若协商不成,还可以申请调解。学生可以向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会等校内组织,或者当地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等第三方申请调解。这些调解机构会站在中立的立场,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建议。调解成功后,双方会达成调解协议,按照协议来解决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以考虑申请仲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学生未毕业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可能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可能无法直接适用劳动仲裁程序。但如果符合一定条件,比如学生以就业为目的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且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等,就可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法作出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仲裁的程序、受理范围等都有明确规定。 最后,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服,或者不适合仲裁程序的争议,学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学生在遇到与用人单位的争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