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止虚假鉴定?


虚假鉴定是指在鉴定过程中,鉴定人故意违背事实和科学原理,作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鉴定结论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司法公正和正常的社会秩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制止虚假鉴定的相关办法。 首先,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鉴定,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三条也规定,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故意作虚假鉴定等情形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当您怀疑存在虚假鉴定时,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制止。第一步,收集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您需要收集能够证明鉴定可能虚假的相关材料,比如鉴定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记录、鉴定依据的明显错误、鉴定人资质不符等方面的证据。可以通过查看鉴定报告、现场勘查记录、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来获取证据。 第二步,向鉴定机构提出异议。在收集到一定证据后,您可以向作出鉴定的机构提出书面异议,详细说明您认为鉴定虚假的理由和依据,并要求该机构进行重新审查。一般来说,正规的鉴定机构会对您的异议进行处理和答复。 第三步,如果对鉴定机构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您可以向司法行政部门投诉。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管理和监督,他们会对您的投诉进行调查核实。一旦查证属实,会依法对相关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处罚。 第四步,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涉及虚假鉴定,您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审查。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对鉴定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如果认定为虚假鉴定,法院可以不采纳该鉴定结论,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总之,制止虚假鉴定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收集充分的证据,并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来维护司法公正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