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如何就合同中质量内容进行补充确定?
我签了一份合同,里面关于质量的条款写得很模糊。现在合同执行起来,对质量要求双方有分歧。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我们当事人应该怎么去补充确定合同里的质量内容呢?
展开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中质量内容约定不明确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当事人就合同中质量内容进行补充确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方式。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这意味着当合同质量条款不明确时,当事人双方可以通过再次协商,就质量内容达成新的协议。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质量标准、质量要求等进行明确的约定。 如果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就需要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合同相关条款是指合同中其他与质量有关联的条款,通过对这些条款的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出当事人对于质量的大致要求。交易习惯则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行业内,为多数交易主体所认可并遵循的行为方式。比如在某一特定行业,对于某种产品的质量有约定俗成的标准,那么在确定合同质量内容时,就可以参照该交易习惯。 要是依据上述方法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国家要求必须执行的标准,具有最高的效力。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则是在不同层面上为质量确定提供参考。通常标准是指在同类交易中,为一般人所认可的质量水平;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则是根据合同的具体目的来确定的质量要求。 总之,当事人在遇到合同质量内容不明确的情况时,应先尝试协商补充协议,若协商不成,可依次按照合同相关条款、交易习惯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来确定质量内容。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