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中这宗离婚案该如何审理?


在再审程序中审理离婚案件,需要遵循特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再审的启动原因。再审通常是因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而启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比如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情况,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在离婚案件里,如果一方发现了新的财产线索、对方存在隐藏财产的新证据等,就可能会启动再审。 再审的审理程序会根据再审是按照一审程序还是二审程序进行而有所不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再审时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按照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离婚案件,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上诉。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法院会像一审那样,重新全面审理案件事实,对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双方当事人可以再次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理由,进行举证、质证等诉讼行为。例如,在财产分割方面,双方可以重新提交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证据,法院会根据新的证据和事实重新进行认定和分割。 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再审时则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二审程序的再审中,法院的审理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会侧重于审查原二审判决在适用法律和程序方面是否存在错误。不过,如果有新的证据足以影响案件结果,法院也会对相关事实进行重新审查。比如,对于子女抚养权的问题,如果有新证据表明一方的抚养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利于子女的成长,法院可能会重新考虑抚养权的归属。 在再审过程中,法院同样会遵循调解优先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在离婚再审案件中,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能够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等同于法院的判决。这是因为离婚案件不仅涉及到双方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还可能涉及到子女的利益,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往往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减少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另外,再审的审理期限也有明确规定。适用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了解再审的审理期限,有助于当事人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诉讼活动,也能对案件的进展有一个大致的预期。 总之,再审中的离婚案件审理会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当事人在再审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依法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