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与承分包商的关系?


从法律角度来看,正确看待与承分包商的关系,关键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概念。总承包商是指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的一方;而分包商则是从总承包商那里承接部分工程的一方。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规范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建设工程合同相关内容受其调整。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规定,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从这些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在看待与承分包商的关系时,要确保分包行为合法合规。作为总承包商,不能随意转包工程,并且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商。这是因为,如果选择了没有资质的分包商,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等纠纷,总承包商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建设单位有权要求总承包商对分包商造成的问题负责。 同时,双方应当签订详细的分包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工程的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支付方式等内容。合同是双方履行义务和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分包商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总承包商可以依据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反之,如果总承包商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分包商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意味着双方要如实履行自己的承诺,不得欺诈、隐瞒重要信息。例如,分包商应当如实向总承包商报告工程进展情况,不得虚报工程量等。如果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在处理与承分包商的关系时,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当出现纠纷时,双方可以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选择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