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和监督是怎样的?
我公司想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是不太清楚认证的实施流程是怎样的,还有认证之后的监督机制如何。比如认证过程中要提交什么材料,监督检查是多久一次,主要检查哪些内容等,希望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法律规定。
展开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 从实施方面来看,首先企业需要进行申请。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一般需要提交申请书、营业执照、产品质量稳定并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证明材料等。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申请。 之后进入审核阶段。认证机构会安排审核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文件审核主要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现场审核则是到企业实地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审核组会依据GB/T 19001 - 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等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 审核结束后,如果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认证机构将为企业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在监督方面,认证机构会对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分为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定期监督通常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一般在获证后的12个月内开始首次监督检查。不定期监督则是在出现特定情况时进行,比如有客户投诉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等。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产品质量是否稳定等。如果企业在监督检查中被发现存在不符合项,认证机构会要求企业限期整改。若企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或者存在严重不符合项,认证机构有权暂停或撤销企业的认证证书。依据《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规定,认证机构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责,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