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案件是否能进行司法确认?


在回答继承案件能否进行司法确认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司法确认。司法确认是指对于涉及的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后,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经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双方当事人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下列人民法院提出:(一)人民法院邀请调解组织开展先行调解的,向作出邀请的人民法院提出;(二)调解组织自行开展调解的,向当事人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调解组织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调解协议所涉纠纷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向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对于继承案件而言,一般情况下,如果继承纠纷经调解组织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是可以进行司法确认的。比如几个继承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就遗产的分配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那么各继承人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经过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会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旦司法确认裁定生效,该调解协议就具有了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不过,也存在一些继承案件不能进行司法确认的情况。比如涉及到身份关系确认的部分,像是否具有继承人资格这种争议,如果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确定,仅靠调解协议是不能申请司法确认的。因为司法确认主要针对的是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调解协议,而身份关系的认定有其特殊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另外,如果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法院也不会给予司法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