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

我买了份保险,合同里有条款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作为免责条款。我不太清楚这种条款是否有效,也不知道该怎么认定它的效力。想问问专业人士,在法律上对于这种情况是怎么规定的,认定效力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展开 view-more
  • #保险免责条款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保险合同中,将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作为免责条款的效力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但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简单来说,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就是在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人(也就是保险公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条款。比如,在一些意外险中,如果被保险人故意犯罪导致身故,保险公司可能依据免责条款不予赔付。 对于将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有相关规定。该条规定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责事由,保险人对该条款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意味着,当保险合同把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作为免责条款时,保险公司不需要像对待普通免责条款那样进行详细的明确说明义务,但必须要对该条款作出提示。提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合同中用加粗、加黑、加大字体等明显的方式标注该条款,让投保人能够容易注意到。 认定这种免责条款的效力,关键在于保险公司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提示。如果保险公司已经尽到了提示义务,那么该免责条款一般会被认定为有效。例如,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驶,若保险合同中将酒后驾驶作为免责事由且进行了提示,当被保险人酒后驾驶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依据该免责条款拒赔是有法律依据的。 然而,如果保险公司没有进行有效的提示,即使该免责条款对应的是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也可能面临不被法院认可其效力的风险。因为法律规定保险公司进行提示,是为了保障投保人的知情权,让投保人在清楚知晓的情况下做出是否投保的决策。 此外,在判断保险公司是否进行了有效提示时,还需要考虑提示的程度和效果。提示必须要达到能够引起投保人注意的程度,不能过于隐晦或模糊。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禁止性规定,保险公司可能还需要在提示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解释,以确保投保人真正理解该条款的含义。 总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认定,核心在于保险公司是否履行了提示义务。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也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部分,避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