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债务人财产范围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在企业破产程序中,准确界定破产债务人财产范围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下面我们结合相关司法解释来详细了解破产债务人财产范围。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规定,除债务人所有的货币、实物外,债务人依法享有的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用益物权等财产和财产权益,都属于债务人财产。这就明确了债务人财产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物资产,还包括各类无形的财产权益。例如,企业拥有的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这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在破产时都应纳入债务人财产范围。
其次,对于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一定期限内的某些行为,法律也有相应规定。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以及放弃债权等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债务人达到破产界限后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管理人同样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这意味着,如果债务人在特定时间内有上述不当处置财产的行为,相关财产仍可被追回纳入债务人财产范围。
再者,关于债务人的共有财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 ,债务人对按份享有所有权的共有财产的相关份额,或者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有财产的相应财产权利,以及依法分割共有财产所得部分,属于债务人财产。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清算,属于共有财产分割的法定事由。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或者和解的,共有财产的分割应当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基于重整或者和解的需要必须分割共有财产,管理人请求分割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最后,对于债务人的出资问题。《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说,即使股东的出资期限未到,在企业破产时也需要提前履行出资义务,这部分未缴纳的出资也属于债务人财产。
综上所述,破产债务人财产范围的界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严格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来确定,以确保破产程序的公平、公正进行,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结婚后父母买的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医院纠纷案件该如何处理?
土地侵权纠纷如何起诉?
拆迁房办证时可以改为子女的名字吗?
实缴资本减资后会退钱吗?
未依法纳税累计多少会追究刑事责任?
结婚证字号代表什么意思?
教练车酒驾会怎么处理?
每月给二万抚养费是否合理?
侵犯隐私被判罪是怎么判的?
签订门面租赁合同需要注意些什么?
外来户房子拆迁该如何补偿?
女职工的权益该如何保护?
如果国家取消失信人限高消费令该怎么办?
去民政局办理离婚需要带什么材料?
建信通开具的信息系统增值服务发票是怎么回事?
在义乌购房,定金可以退吗?
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扰乱单位秩序罪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