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是否属于行政工作?


从法律和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资产管理并不一定属于行政工作,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主体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资产管理和行政工作的概念。资产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而行政工作,通常是指对组织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涉及文件处理、会议安排、人员考勤等工作。 在不同的主体和场景下,资产管理的性质有所不同。在企业中,资产管理可能属于财务部门或者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进行折旧计算、定期盘点等,这些工作与财务核算紧密相关,更多地体现为财务管理的范畴,而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工作。 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往往与行政工作有更紧密的联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管理是保障国家财产安全、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行政规定和程序,例如资产的采购要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进行,资产的处置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等。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管理可以看作是行政工作的一部分。 相关的法律依据方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强调了资产管理的行政属性和规范性。而在企业领域,《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法规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了规范,更侧重于资产的财务核算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是否属于行政工作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主体和场景来判断。在企业中,资产管理多偏向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通常具有行政工作的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