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后是否需要开庭判决?
我之前打了一场官司,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就提起了上诉。但我不知道上诉之后法院是不是一定会开庭然后再判决,是所有上诉案件都会开庭判,还是有其他情况呢?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上诉后并不一定都需要开庭判决。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撤销原判决、裁定的诉讼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也就是说,对于民事上诉案件,原则上是要开庭审理的,但如果满足特定条件,比如当事人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并且合议庭经过评估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那么也可以不开庭直接作出判决。 在刑事诉讼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这表明刑事上诉案件中,部分特定类型的案件是必须开庭审理的,而其他案件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庭。所以,上诉后是否开庭判决需要根据不同的法律程序和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