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夫妻财产分割协议书是否有效?


离婚前夫妻财产分割协议书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有效的财产分割协议。这就是夫妻双方对他们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以及各自婚前财产的分配做出的约定。这种约定就像是双方之间的一个“小法律”,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就会被法律认可。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而且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同时,《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也指出,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具体来说,如果一份离婚前的夫妻财产分割协议书要有效,签订协议的双方必须是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简单说就是能够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协议内容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不存在一方欺骗、强迫另一方的情况。而且协议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也就是不能有违法或者违背道德伦理的内容。 例如,如果协议里约定一方净身出户,但这是在一方被另一方威胁、逼迫的情况下签的,那么这个协议就是无效的。但要是双方都是自愿、平等地签订,内容也合法合理,那这个协议在离婚时就会被按照约定执行。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行为人的内在意志和外在意思一致即为真实。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所谓公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良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