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最后付款的金额是报销后的吗?
我去医院看病,结算的时候不太清楚付的钱是不是已经报销过的。我有医保,看病过程中也出示了医保卡,但结算时没看到明显的报销提示。我就想知道,一般去医院看病,最后付款的金额是已经报销完剩下我自己该付的,还是没报销的全额呢?
展开


去医院看病最后付款的金额是否为报销后的,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医保报销的基本概念。医保报销是指在符合医保规定的情况下,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剩下的部分由参保人自己承担。简单来说,就是医保帮我们出一部分钱,我们自己再出一部分钱。 在我国,对于医保报销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如果是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并且结算时直接使用医保卡进行结算,那么最后付款的金额通常是报销后的。这是因为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实现了联网结算,在结算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医保报销的金额,并扣除这部分费用,参保人只需支付自己需要承担的部分。比如,你看病花费了1000元,医保报销了800元,那么你最后付款时只需要支付200元。 然而,如果不是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或者没有使用医保卡进行直接结算,那么最后付款的金额可能就是未报销的全额。这种情况下,参保人需要先自行支付全部医疗费用,然后再按照医保报销的流程,准备好相关的报销材料,到当地的医保经办机构进行报销申请。医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会将报销的金额打入参保人的指定账户。 此外,即使是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医保卡结算,也存在一些费用可能无法报销或者报销比例较低的情况。比如,某些药品可能不在医保药品目录内,或者某些诊疗项目属于医保的自付范围,这些费用就需要参保人自己承担。所以,在看病时,最好向医生了解清楚所使用的药品和诊疗项目是否属于医保报销范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