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是否构成犯罪,会怎么判?


偷渡是指未经允许,通过非法途径出入国境的行为。在我国,偷渡可能会构成犯罪,也可能不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为偷越国(边)境人员提供条件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偷越国(边)境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种情况通常是情节相对较轻,比如只是偶尔的、单次的偷渡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等。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规定,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偷越国(边)境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什么是“情节严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情形通常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在境外实施损害国家利益行为的;偷越国(边)境三次以上或者三人以上结伙偷越国(边)境的;拉拢、引诱他人一起偷越国(边)境的;勾结境外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因偷越国(边)境被行政处罚后一年内又偷越国(边)境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若是组织他人偷渡,处罚会更重。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集团的首要分子;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人数众多的;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剥夺或者限制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所以,偷渡行为绝不可取,一旦被认定构成犯罪,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为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每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的出入境管理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