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是什么样的行为?

我想了解下污染环境罪在主观方面到底是怎样的行为。我看到一些企业排放污染物,不太清楚他们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认定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之类的,很想搞明白这个主观方面的判定依据和具体情况,这样我对污染环境罪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 view-more
  • #污染环境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关于其主观方面,在法律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但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在污染环境罪中,如果企业或者个人明知自己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的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并且积极追求或者对该后果持放任态度,那么就构成故意犯罪。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故意绕过环保处理设施,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他们清楚这种行为会污染环境,但仍然为之,这就是典型的故意犯罪。相关法律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了污染环境罪,虽然条文未明确主观方面,但从法理和司法实践来看,故意犯罪符合对严重危害环境行为的惩处逻辑。 过失犯罪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比如,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有害物质泄漏并污染环境。企业本应预见这些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但因为疏忽或过于自信而未能避免,这就属于过失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污染环境罪对于过失情形的认定和处罚,也遵循这一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构成污染环境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在认定时,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行为表现、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其主观方面的状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