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后不辞职会亏吗?


工伤鉴定后不辞职是否吃亏,需要结合工伤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方面为你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工伤保险待遇的概念。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因工发生暂时或永久人身健康或生命损害的一种补救和补偿,其作用是使伤残者的医疗、生活有保障,使工亡者的遗属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赔偿待遇。医疗康复待遇含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用,以及在规定的治疗期内的工资待遇。伤残待遇含一至十级工伤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需要护理的,还可以享受生活护理费;需要安装辅助器具的,由基金支付费用。死亡赔偿待遇含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对于不辞职的情况,员工依然在原单位工作,能稳定地获得工资收入,而且原单位有义务按照规定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并且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如果选择辞职,除了能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还能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于工伤职工离职后的医疗保障;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是对工伤职工再就业可能面临困难的一种补偿。不过,具体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例如,在某些地区,五级伤残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可能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若干个月。 综上所述,工伤鉴定后不辞职并不一定就亏。如果员工身体状况允许继续工作,且单位提供了合适的岗位和待遇,不辞职可以保障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环境;而如果员工认为辞职后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更有利于自己的后续发展,那么辞职也是一种选择。关键在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