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写的婚内保证书是否有效?


在讨论一方写的婚内保证书是否有效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婚内保证书。婚内保证书通常是夫妻一方为了保证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某些行为,或者对财产、子女抚养等问题作出承诺而写下的书面文件。 判断婚内保证书是否有效,需要看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首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写保证书的一方要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比如,一个精神正常、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就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写保证书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像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那么这份保证书就是无效的。 其次,意思表示真实要求写保证书的一方是自愿作出承诺的,而不是在被胁迫、欺诈等情况下写的。举个例子,如果一方是在另一方以伤害其家人相威胁的情况下写的保证书,那么这种意思表示就不真实,保证书的效力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保证书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保证书中约定“如果一方出轨,就净身出户”,如果这个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一般是有效的。但如果保证书中约定“如果一方提出离婚,就赔偿对方1000万”,这种限制离婚自由的约定可能就会因为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因为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 此外,婚内保证书的效力还可能因涉及的具体事项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涉及财产分割的部分,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通常会受到法律保护。但如果涉及人身权利的限制,如限制一方的社交自由等,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综上所述,一方写的婚内保证书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