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否必须做鉴定?
我遭遇了医疗方面的事情,怀疑是医疗事故,但不太确定是不是一定要做鉴定才能解决问题。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医疗事故是不是必须要做鉴定呢?不做鉴定能不能处理后续的事情?
展开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医疗事故鉴定并非是必经的程序。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医疗事故鉴定,其实就是由专门的机构对医疗行为是否构成事故、事故的等级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判断。做这个鉴定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专业、科学的依据。如果存在医疗事故,鉴定结果能够明确责任程度、事故等级等关键信息,对于后续的赔偿等问题的处理非常重要。 然而,从法律规定来看,医疗事故鉴定并不是必须要做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也就是说,医患双方可以自行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 如果双方能够就责任认定和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那么不做医疗事故鉴定也可以解决纠纷。例如,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赔偿金额、后续治疗等事项达成共识,签订和解协议。这种情况下,不进行鉴定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但是,如果双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问题存在较大争议,无法协商解决,那么医疗事故鉴定就可能成为必要的手段。它可以帮助明确事实,为进一步的处理提供依据。比如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能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以便准确判断责任和赔偿数额。 总之,医疗事故鉴定不是必须的,医患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鉴定,选择最适合的纠纷解决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