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诊是否好起诉?


漏诊是否好起诉,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漏诊的含义。漏诊指的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没有检查出患者实际存在的病症。这可能是由于医生的疏忽、技术水平不足或者医疗设备的限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在法律上,如果漏诊给患者造成了损害,患者是有权通过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要起诉漏诊,关键在于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并且这种过错与患者所受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那么,如何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呢?一般来说,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则由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通过这些鉴定,可以确定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 对于因果关系的证明,也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证据。例如,患者需要提供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以证明漏诊导致了病情的延误、加重等损害后果。如果能够证明漏诊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那么患者胜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然而,起诉漏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医疗纠纷的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专业的律师和医学专家的支持。患者可能很难自行收集和分析证据,需要借助专业力量来进行诉讼。另一方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结果也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起诉漏诊还需要考虑诉讼成本和时间。医疗纠纷的诉讼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需要支付鉴定费、律师费等费用。因此,在决定是否起诉之前,患者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诉讼的可行性。 总之,漏诊是否好起诉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患者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并且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起诉是有一定胜算的。但由于医疗纠纷的复杂性,患者在起诉前最好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