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是否合法?


职业打假人是否合法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情况来看。 职业打假人,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以发现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存在问题,然后通过法律途径索赔来获利的人。从积极方面看,如果他们确实是依据法律规定,发现了商家存在的诸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并通过合法的手段,比如向相关部门投诉、与商家协商、提起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以及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法律所允许和鼓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多项权利,比如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当商家的行为侵犯了这些权利时,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职业打假人如果是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并且在购买过程中遭遇了商家的违法行为,那么他们按照法律规定主张赔偿,就是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例如,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然而,如果职业打假人采取恶意手段,比如故意设置陷阱诱导商家犯错,或者以威胁、敲诈等方式向商家索要高额赔偿,这种行为就不合法了。这种行为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等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对于职业打假人的一些行为要进行区分对待,对于其以营利为目的的购买行为,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不支持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赔偿。所以,判断职业打假人是否合法,关键要看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