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原因辞职有工资吗?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劳动者会因为自身的各种原因而选择辞职,此时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主动辞职是否还能拿到工资。下面就从法律的角度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工资的概念。工资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得的报酬。简单来说,只要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就有义务支付相应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一规定为劳动者的工资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当劳动者因为自身原因辞职时,只要在辞职前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那么用人单位就必须按照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也就是说,辞职原因并不影响劳动者获取已经付出劳动对应的工资。 此外,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这意味着,当劳动者因为自身原因提出辞职,并且与用人单位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结清劳动者的工资,而不能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克扣。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劳动者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辞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但这与支付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未提前通知辞职为由,拒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扣除劳动者的赔偿费用,也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不能随意克扣。 综上所述,因为自身原因辞职,劳动者是有工资的。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劳动者工资。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拖欠或者克扣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